登录 注册
English
  • 首页
  • 关于实习
  • 五台山地区
  • 三峡地区
  • 阿尔卑斯地区
  • 成果展示
  • 合作交流
  • 师生风采
  • 探秘地球科学
  • 留言板
登录 注册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五台山地区
五台山地区实习日程安排 >>
实习目的要求 实习路线 野簿记录

实习目的

(1)初步掌握独立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综合能力;
(2)认识和掌握五台-恒山地区的地质现象;
(3)学会科学推理实习区域的地质演变过程及其地球动力学过程;
(4)养成实事求是、严谨客观的科学精神。

实习要求

(1)了解恒山-五台山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2)掌握岩石/构造单元空间分布、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等;
(3)掌握变形样式与期次、变质岩石组合及变质与变形关系等;
(4)掌握五台-恒山地区构造变形与变质演化序列及其板块动力学特征;
(5)养成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

  • DAY 1
    谭道岭(砂河北)-下黑峪-应县大石头峪
    day1
  • DAY 2
    朱家坊-店门-义兴寨-东山底
    1住宿:砂河-鸿门岩
  • DAY 3
    南峪口-太平沟-鸿门岩-台怀-石佛-金刚库-石咀-铁堡
    1住宿:铁堡清水河
  • DAY 4
    峨口-岩头-豆村-茹村-台怀
  • DAY 5
    鸿门岩-北台地貌
  • DAY 6
    铁堡-龙泉关-灵境
日程安排(可能根据当地交通、天气变化情况随时有调整)
Day 1:
Stop 1. 谭道岭(N39°27′02″, E113°23′25″) [内容]:新第三纪火山岩,描述岩性,观察气孔、杏仁及柱状节理。 Stop 2. 下黑峪(N39°27′02″, E113°23′25″) [内容]:恒山灰色TTG片麻岩、混合岩化作用、基性麻粒岩块体与花岗质脉体, TTG年龄2.5Ga;基性麻粒岩原岩1.915Ga;麻粒岩相变质1.85Ga Stop. 3 下黑峪公路饭馆后沟及河谷(N39°27′02″, E113°23′03″) [内容]:基性麻粒岩露头及变质辉长质岩墙 Stop 4. 饭馆对面大石峪河谷(N39°27′02″ E113°23′03″) [内容]:侵入的辉长质岩墙及其变质特征 Stop 5. 下黑峪大峡谷(N39°27′02″ E113°23′02″) [内容]:混合岩化TTG片麻岩,巨型高压麻粒岩布丁,二辉麻粒岩块体;花岗质岩脉。
Day 2:
Stop 6. 店门(N39°23′43″ E113°35′51″) [内容]:朱家坊韧性剪切带及表壳岩(穈棱岩化时间为1.915Ga) Stop 7. 店门村口三岔路口 Stop 8. 义兴寨(N39°22′25″ E113°36′02″) [内容]:英云闪长岩(2.51Ga)和侵入的基性岩墙群(1.95Ga)
Day 3:
Stop 18. 柏枝岩-鸿门岩(N39°03′14″ E113°39′20″) [内容]:五台杂岩台怀亚群典型绿岩带,变质英安岩、变质流纹岩、绿片岩(变质玄武岩、安山岩)。 Stop 19. 基性岩墙 (N39°03′32″, E113°35′30″) [内容]:1.78Ga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与华北克拉通的克拉通化。 Stop 20. 南门岔口N 39°02′,32″ , 113°37′03″ [内容]:滹沱群与五台群北侧分界面(断层接触关系) Stop 21. 明月池(N38°57′37″ E113°34′23″) [内容]:大平卧褶皱,观察褶皱形态及组成岩性,测量岩层产状及褶皱要素。 Stop 22. 普庵寺 [内容]:滹沱群变质的原始沉积构造。 Stop 23. 滹沱群中的叠层石 Stop 24. 石佛岩体(N38°55′22″ E113°37′01″,年龄约为2.51Ga) Stop 25. 大甘河(N38°54′28″ E113°38′17″) [内容]:石佛岩体和滹沱群界限。 Stop 26. 大宝寺(N38°53′28″ E113°38′17″) [内容]:南金岗库组岩石
Day 4:
Stop 9. 圭峰寺(N39°12′32″ E113°36′05″) [内容]:五台杂岩下部金岗库组变质沉积岩组合。 Stop 10. 安头村:峨口花岗岩,TIMS定年数据2520~2555Ma,展布面积为25-30 km2 Stop 11. 岩头乡政府路边,复杂褶皱群 Stop 12. 太平沟公路旁;[内容]:枕状熔岩
Day 5:
Stop 13. 东山底(N39°12′47″ E113°35′42″) [内容]:东山底五台杂岩下部金刚库组变质岩,TTG片麻岩特征以及构造观察。 Stop 14. 山羊坪(N39°12′32″ E113°36′05″), [内容]:五台杂岩中石咀亚群中蓝晶石云母片岩、石榴云母片岩、二云片岩、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 Stop 15. 茶坊(N39°11′13″ E113°37′04″) [内容]:馒毛组与高于庄组。早元古代未变质沉积地层与太古宙五台杂岩之间的不整合。 Stop 16. 狮子坪 [内容]:车厂-北台花岗岩体(年龄为2.55-2.53 Ga)
Day 6:
Stop 27. 铁堡清水河(N38°53′53″ E113°43′46″) [内容]:“铁堡不整合”,阜平杂岩的混合片麻岩,年龄2.51~2.50Ga,上部板峪口 Stop 28. 新路沟 [内容]:糜棱岩化花岗岩和龙泉关剪切带; Stop 29. 灵境乡回龙底村北偏西1km (38°52′15.5″N, 113°31′7.6″E) [内容]: 东冶亚群叠层石 Stop 30. 回龙底 (N38°53′56″, E113°31′09″) [内容]: 滹沱群内基性火山岩 Stop 31. 横岭两组基性岩墙(N38°53′56″ E113°31′09″)

3.

Stop 18. 柏枝岩-鸿门岩(N39°03′14″ E113°39′20″)
 [内容]:五台杂岩台怀亚群典型绿岩带,变质英安岩、变质流纹岩、绿片岩(变质玄武岩、安山岩)。
 注解:鸿门岩,明确由于岩性变为中,酸性,岩石定名:绿泥绢云母钠长片岩,绢云母钠长片岩等名称,同为绿片岩相,但颜色偏白,保留气孔杏仁等构造

 Stop 19. 基性岩墙 (N39°03′32″, E113°35′30″)
 [内容]:1.78Ga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与华北克拉通的克拉通化。

太古宙末经历了第一次克拉通化(翟明国,2011),华北克拉通内的多个陆块在太古宙末已经成型,东部陆块的太古宙岩石圈地幔甚至一直保留到古生代( Gao S et al., 2002; Wu FY et al., 2006)。在古元古代末,上述太古宙陆块主要沿着三条构造带碰撞拼合,形成了统一的华北克拉通,并完成了第二次克拉通化,也称为最终克拉通化,其完成的标志之一就是大约1.78 Ga贯穿整个华北克拉通的大规模基性岩墙群(Peng et al., 2006, 2007, 2010; 翟明国,2011)。

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中,发育一套未变质未变形的大型基性岩墙群,早就受到地质学家的关注(Qian et al., 1987)。在1960~1970年底完成的1:20万地质图中,有些图幅(如大同幅)甚至如实地标出了许多这样的基性岩墙,其定向等间距成群分布的特征,也呼之欲出。但是,大部分图幅并没有标出这些基性岩墙。因此,这些基性岩墙在华北克拉通的分布、时代、期次、岩浆性质、地质联系等等,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在1980~1990年代,中国地质学家只能欣赏加拿大苏必利尔地盾的克拉通化有明确的大规模岩墙群作为地质标志(如2450 Ma 的 Matachewan岩墙群),却对华北克拉通基性岩墙群到底如何分布不甚明了。

通过近十几年的研究,情况有彻底改观。通过高精度斜锆石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华北克拉通元古代基性岩墙群最主要的一期形成于1780~1760 Ma之间,较为次要的一期形成于1760~1730 Ma。大量资料综合、野外调查核实、构造恢复、以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这期岩墙的分布,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华北克拉通,大致构成了一个放射状的大型基性岩墙群,中心在南部,与熊耳裂谷系关系密切,二者可能属于同一个地幔柱成因的大岩浆岩省(Peng et al., 2005, 2006, 2007, 2008, 2012)。

Stop 20. 南门岔口N 39°02′,32″ , 113°37′03″
[内容]:滹沱群与五台群北侧分界面(断层接触关系)

Stop 21. 明月池(N38°57′37″ E113°34′23″) 
[内容]:大平卧褶皱,观察褶皱形态及组成岩性,测量岩层产状及褶皱要素。

Stop 22. 普庵寺
[内容]:滹沱群变质的原始沉积构造。 
[观察描述]:该处变质岩属于滹沱群下部地层,观察到的现象有泥裂、窗棱构造、交错层理、对称波痕。

Stop 23. 滹沱群中的叠层石

Stop 24. 石佛岩体(N38°55′22″ E113°37′01″,年龄约为2.51Ga)

Stop 25. 大甘河(N38°54′28″ E113°38′17″)
[内容]:石佛岩体和滹沱群界限。

Stop 26. 大宝寺(N38°53′28″ E113°38′17″)
[内容]:南金岗库组岩石



  1. +
  2. -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